會員登錄
MEMBER LOGIN
技術論壇
TECHNOLOGY FORUM
我國鑄造現狀與前景 有分析有對策
發布時間:
2015-02-13 00:00
來源:
鑄造是金屬熱加工的一種最基本的技術,是金屬冶煉的基礎。鑄造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至今3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采用鑄造技術制造出了青銅器,其工藝居于世界上領先的地位,鑄造出的工藝品無不令人驕傲。到目前為止,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屬鑄造國家,也是最大的鑄造產品生產國。
一、我國鑄造技術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在鑄造領域的研究發展較快,并且有著諸多的研究成果在世界上占據一席之地,但是,我國在實驗室內的技術在轉化為生產力的時候,顯然力度不夠,很多技術不能轉化為生產力。我國的鑄造產品生產企業中,僅有一小部分的企業具有獨立的研發能力,技術水平在行業內也具于較高的水平,但是我國的鑄造行業整體的技術水平是低下的;鑄件的質量和性能較差,同時消耗的材料和能源過多,造成極大的浪費;鑄件的經濟效益較差,不能給企業帶來較高的利潤;鑄件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鑄造企業中以小企業居多, 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專業人才缺乏。與發達國家相比具有較大的差距。
從總體上來說,發達國家在鑄造領域具有很大的優勢,首先其具有較先進的鑄造技術,鑄造產品性能好、質量優;其次,其企業的生產效率較高,這就意味著生產成本低,在市場上競爭力強;最后其生產造成的環境污染小,資源消耗少。另外,國外的一些國家從挖掘、生產、銷售已經形成產業化和統一化,在生產過程中嚴格的執行技術標準, 這樣一來,鑄件廢品率可以嚴格的控制在較低的水平。同時,將傳統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利用信息化和產業化的優勢提高鑄造工藝水平,利用應用軟件技術對生產流程進行模擬,對鑄造工藝的各個環節進行優化。
從產量和生產效率方面來看,發達國家占據著優勢,根據世界有關組織的統計:在2012年,日本的鑄件勞動生產率是每人每年250t,而我國約為60t。我國人工成本僅為發達國家的幾十分之一,對于我國來說,鑄件出口國外是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的。但是由于最近幾年用于鑄件生產的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導致我國鑄件在成本方面存在的優勢蕩然無存。另外,還因為我國的產品質量性能落后于發達的國家,這就導致了我國鑄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足。雖然最近一段時間我國鑄件出口的總量還是呈現增長的態勢,但是在全球市場上只占據約為7%的市場。從我國鑄件出口的歷史數據來看:出口的鑄件中,普遍質量不高。主要是中低檔產品,主要依靠低成本的優勢。
在21世紀,我國的鑄件年產量已經超越美國,多年位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其中2003年為2310萬t,2008年為3900萬t,鑄件總產量是世界總產量四分之一左右,儼然已經成為了“世界鑄造工廠”。
在國內,鑄造業是基礎性產業,在我國裝備制造業中的占據重要地位,同時也是石油化工、鋼鐵、紡織等支柱產業的基礎。在機械制造業中,鑄件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整機鑄造,其中汽車的內燃機生產占據75%,拖拉機生產占65%,冶金、礦山等大型設備基本都是大型鑄鍛件。換句話說,機械整機的性能與鑄件的質量密不可分。
目前,據有關數據表明:我國鑄造企業約有三萬多家,涉及員工近兩百萬。從產業的結構看,不僅有附屬于大企業的鑄造車間,也有專門的鑄造研究所,甚至還有一些小型的鑄造作坊。從鑄造水平來看,不僅有工藝先進、機械化程度高的大型鑄造廠,例如汽車行業、航空航天行業的鑄造廠;而且有工藝設備落后、手工操作的小型鑄造廠。
二、我國鑄造業存在的問題
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鑄造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較低,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甚至不能經濟建設的需求。鑄造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主要有生產技術落后、設備簡陋、生產材料消耗過高、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具體表現在:
第一,鑄造技術水平低,鑄件性能差。首先,我國的鑄件原材料消耗大,這是因為鑄件設計的缺陷,甚至一部分企業沒有專業的設計人員,還有一些設計人員憑經驗操作,絲毫沒有按照規范進行設計,這就導致了鑄件加工的材料剩余量遠高于國外同類產品,甚至達到國外產品生產的三倍多。原材料消耗過多,再加之生產的周期長, 社會生產效率低下,一直制約著鑄造行業的前進和發展。其次,我國的鑄件質量不佳,雜質較多,我國的鑄件產品以中低檔為主,這是受設備和技術所限,產品質量一直得不到提高。最后,信息技術的應用沒有普及。西方國家在生產鑄件過程中往往事先進行鑄造模擬。我國的鑄造業信息技術使用較晚, 從整體使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欠缺,不能熟練的使用軟件操作,在商業化軟件開發方面落后于發達國家一大截。目前,雖然很多企業認識到了信息技術對鑄造的重要性,但在自身能力有限,軟件技術在短期內還不能發揮作用,當前急需對員工進行相關的技能培訓。
第二,能源以及原材料的消耗過高。在我國機械行業無疑是一個“耗能大戶”,而鑄造行業又是機械行業中的一個“耗能大戶”,占機械行業耗能的三成左右,是鑄造行業發達國家的3倍左右。據能源部統計:我國,每生產1t合格的鑄鐵件的能耗為600-750kg的標準煤,而國外發達國家僅為260-440kg標準煤;我國每生產1t合格鑄鋁件的能耗為900-1100kg標準煤,而國外發達國家僅為450-750kg標準煤。一般來說,在鑄件生產過程中,原材料和能源的投入占很大的產值。我國鑄鐵件的出品率僅為60%,而國外的同類產品可以達到75%。
第三,環境污染嚴重,生產環境惡劣。在我國,只有少數大型企業具有先進的鑄造工藝,有著先進的設備和完善的污染物處理設備。例如,一汽、二汽、上海寶山鋼鐵。除此之外的大多數鑄造廠都存在著共同的問題:生產技術落后,機械設備陳舊,污染物處理不到位。在1978年前后,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我國政府對小規模的、技術水平低、污染嚴重的鑄造類企業進行結構調整,提升了企業的生產能力,但是我國鑄造行業的生產環境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改善,鑄件生產車間環境惡劣、員工防護措施不到位、粗放式生產的鑄造企業比比皆是。
另外,在我國,每生產1t的鑄造產品,就會產生約60kg的粉塵, 在熔煉的環節會排放300kg廢渣。我們按照年產量為3000萬t鑄件的標準計算:每年的排污物總量是900萬t廢渣以及180萬t的粉塵。這些數據可以生動直觀的展示了我國鑄造業造成的環境問題。
第四,鑄造領域人才短缺。技術人才嚴重短缺是我國制造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鑄造業更為嚴重。首先,專業的管理人員數量稀缺,行業內比例失調。有些企業的管理層人員僅占總職工人數的3%,而有的工廠卻占到35%,差距巨大且明顯。其次,高級技術數量少。鑄造企業技術人才學歷偏低,主要的技術人員為大中專生學歷,研究生很少,更不用說博士了。第三,人才來源途徑少。鑄造專業在很多的高校已經不單獨設置課程了,加之一些廠辦學校的專業人才數量減少,這就導致了專業人才來源途徑減少。
三、我國鑄造業發展的對策
現階段,我國鑄造業正處在飛速發展的階段,處于從鑄造大國向鑄造強國轉型的階段。我們必須要解決現有的一系列問題的困擾。因抓住這一機遇,加強技術研發,提升管理水平,提高鑄件的質量,提升中國鑄件在國際上的形象。政府提出新的政策,大力扶持具有先進技術的企業,提升它們的國際競爭力,進而帶動我國鑄造行業整體向前發展。
第一,加強對鑄造新工藝的研發力度,利用新材料和新設備進行生產。加強對鑄造材料的研發,同時還要注重提升工藝水平, 采用計算機等先進的技術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在鑄造領域很多材料具有通用性,必須要加強這類材料的工藝設計方面的研究,還要加強其質量穩定方面的研究,進而提升鑄造產品的質量。
第二,加強合作交流,建立信息交互平臺。首先,對于鑄造企業存在的共同問題,要集中解決,注重提高鑄件的合格率,降低生產過程中能耗的消耗,減輕對環境的污染。科研單位加強合作,共同解決現有的問題,面向市場解決實際問題,這是鑄造技術發展的主要目標。其次,利用現有的網絡,建立技術傳輸平臺。不僅在國內要進行信息交互,還要同國外的企業合作,引進消化吸收新型的鑄造技術,攻克技術難題,并且盡快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政府要積極地鼓勵科研機構與大型企業共同合作, 著力解決關鍵鑄件的國產化問題。
第三,建立健全能源與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在我國,鑄造行業的生產環境普遍惡劣, 不僅極大地危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還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損害。有關部門應該加快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規范企業生產行為,環保部門加大查處力度,對技術落后以及污染嚴重的鑄造廠及時的關閉處理。提高在鑄造車間一線工人的待遇,強制提供保險。
第四,引進專業人才,加強技能培訓。鑄造行業是一個環境較差的行業,工資薪金待遇也比較低,大多數人都不愿意干,技術和管理人員也唯恐避之不及,這就導致了技術人才短缺現象嚴重。從長遠來看,企業應該制定穩定人才的政策,積極地吸引人才。企業可以委托相關的高校定向培養專業人才,對現有的員工要加強計算機技能的培訓。另外,對領導層人員加強管理知識培訓,對管理人員也要加強相應技能培訓,提升其專業素質,利用管理知識提高企業效益。
第五,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對于同質化嚴重的鑄造企業進行兼并,加強專業化生產,提升競爭力,還要建立產業鏈,加強產業聚集,實現基礎的資源共享;在企業聚集的同時,還可以實現信息的集聚,實現專業人才的集聚,實現技術的集聚。企業對于加強技術研發,提高設備質量,還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生產出一系列的先進鑄件,力爭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四、我國鑄造技術發展趨勢
第一,開發優質合金材料,尤其是金屬復合材料。加強對金屬合金中各種元素作用的研究。對于合理降低合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而產生的作用展開研究,積極地對金屬變質處理和熱加工工藝展開研究,還要大力開發新型的鑄造合金材料,如鎂合金和高鋅鋁合金等。
第二,完善合金熔煉設備功能,解決鑄型材料存在的問題。對于真空下鑄造產品的性能進行積極研究,解決雜質元素對鑄件質量產生的影響;另外,優化不同溫度下合金材料的各項參數,對熱等靜壓合鑄件焊補技術也要積極地研究。
第三,改善鑄件整體的質量,同時還要減少材料的浪費。在今后一段時間里,主要的發展方向是中小型鑄件,必須要對中小型鑄件加強研發力度。利用氣沖、高溫高壓技術生產高精度的鑄件,采用納米技術提高膨潤土的質量和性能,也可以通過添加適量的粘結劑來提高膨潤土質量。
第四,開發新型的鑄造模具,加快對精密和薄壁鑄模成形技術進行研究;利用快速成形技術代替傳統的技術,同時還要縮短產品的制造周期,提升產品質量。還要增加鑄造合金的種類,擴大其應用范圍。
第五,加強信息化建設,建設集成化、自動化以及智能化生產流水線,積極地對鑄造生產各環節進行檢測。在未來的時間里,要將各環節智能的監控系統與企業信息管理中心網絡相結合,可以實時快速的對產品質量進行預測和控制。一旦出現問題,有關專家可以遠程處理。
來源:西部鑄造論壇(任朋立)
附件下載:

-
地址:濟南市解放路134號 電話:0531-86401781 / 86952422 傳真:0531-86465075
郵箱:foundry-shandong@163.com 郵編:250013
版權所有 © 山東省鑄造協會 魯ICP備2021002429號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