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MEMBER LOGIN
技術論壇
TECHNOLOGY FORUM
美國調查稱中國制造不再廉價
發布時間:
2014-06-30 00:00
來源:
“中國制造”的廉價“王位”已遭“罷黜”。
2013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年購買機器人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去年購買了36500臺機器人,工廠的業主們現在更傾向于購買更便于管理的機器人。這背后是中國急速上升的人工成本,以及機器人價格的快速下降。
有關數據顯示,從2004年到2013年的十年間,中國制造業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增長3倍,年平均增幅15%。2013年國內有27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超過20%。
美國Newsday網站近日報道稱,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近期對25個國家和地區的調查顯示,“中國制造”的廉價“王位”已遭“罷黜”。該公司合伙人瑟金稱,中國的實際生產成本“已接近美國”。調查稱,印尼是調查中制造業成本最低的國家。
該公司對25個出口大國及地區的制造成本進行了廣泛評估,它們占全球制造業出口的90%。之后進行排名,并編制出“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制造業成本競爭力指數”。
瑟金稱,當考慮到各種成本因素,如勞工總成本、能源、生產率增速和匯率時,被認為“低成本”的巴西卻是世界上制造業成本最高的國家之一,墨西哥的成本低于中國,而中國已接近美國,英國則是西歐地區的“低成本國家”。
該調查認為,制造業成本最低的國家依次為印度尼西亞、印度、墨西哥、泰國、中國大陸,緊隨其后的是中國臺灣和美國。制造業成本最高的是澳大利亞、瑞士、巴西、法國、意大利和比利時,比美國高出20%至30%。
瑟金稱,中美制造業成本正逐漸趨同的首要原因是中國的勞動成本正與日俱增,而美國的生產率更高且能源成本更低。
他還說,希望該報告給各國政府和企業提供參考,“對許多企業和生產線而言,當考慮到生產質量、知識產權和遠距離供給鏈等因素時,所謂在中國節省的制造業成本幾乎已經微乎其微。”
近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的代表時說:“我們要用大批的技術人才作為支撐,讓享譽全球的‘中國制造’升級為‘優質制造’。”
李克強指出,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融入社會的行業。要把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教育培訓相融合,通過改革的方式辦好、辦大職業教育,促進充分就業,實現中國經濟的提質增效升級。
李克強開宗明義指出,中國的職業教育培養了大批的技能人才,為國家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我國在校職業院校學生約有3000萬人,每年有1000萬左右的職校學生畢業,平均就業率都能保證在90%以上。”
李克強說,“僅此一項數據足以表明,社會需要大批經過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能人才。”李克強說,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換擋升級的中高速增長時期,要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必須推動中國經濟向全球產業價值鏈中高端升級。
“這種升級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讓我們享譽全球的‘中國制造’,從‘合格制造’變成‘優質制造’、‘精品制造’,而且還要補上服務業的短板。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大批的技能人才作為支撐。”他說。(轉自:BWCHINESE中文網)
附件下載:

-
地址:濟南市解放路134號 電話:0531-86401781 / 86952422 傳真:0531-86465075
郵箱:foundry-shandong@163.com 郵編:250013
版權所有 © 山東省鑄造協會 魯ICP備2021002429號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