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MEMBER LOGIN
技術論壇
TECHNOLOGY FORUM
山東科技成果轉化率僅二成 科研人才總量不足
發布時間:
2014-08-11 00:00
來源:
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將于8月4日至8月8日對全省企業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情況進行視察。8月1日下午,省人大常委會召開視察組全體會議,聽取省政府關于我省企業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情況匯報。大眾網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年山東企業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工作取得長足發展,但科技與經濟的脫節現象仍比較嚴重,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20%左右。
省政府在作工作匯報時說,近年山東企業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工作取得長足發展,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占工業產值的比重達到31%,比2011年提高了3.1個百分點。但與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鳳凰涅槃、騰籠換鳥”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從全省的現實情況來看,科技與經濟的脫節現象仍比較嚴重,全省科技成果總量不少,但存在質量不高和轉化渠道不暢的問題,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20%左右。另外,雖然我們在重要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核心技術和裝備依賴進口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企業設備投資的60%以上仍用于購買外國產品,高技術產業出口中近八成是加工貿易產品。
人才相對匱乏也是影響企業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的重要因素。2013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研人員戶均不足10人,居全國中游水平。我省院士擁有量不足上海的四分之一,廣東的三分之一;高層次專家人才僅占科技活動人員的6.92%,低于上海的7.44%和廣東的7.30%。
據調查,山東的區域創新能力低于江蘇、廣東、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全省規模以上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比重僅為10.9%,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個百分點。由于技術水平低,山東多數企業處于中低端產業和產業中低端,質量和效益不高。以累計發明專利授權量為例,山東的數字為8913件,而北京、廣東、江蘇、浙江、深圳、上海授權量均在10000件以上,其中北京、廣東更是山東的2.32和2.25倍。
在自主創新方面,山東工業系統用于技術創新的財政專項經費僅為每年6000萬元,而同期廣東、江蘇、浙江分別達到2億元、1.4億元和1.2億元。
附件下載:

-
地址:濟南市解放路134號 電話:0531-86401781 / 86952422 傳真:0531-86465075
郵箱:foundry-shandong@163.com 郵編:250013
版權所有 © 山東省鑄造協會 魯ICP備2021002429號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