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MEMBER LOGIN
技術論壇
TECHNOLOGY FORUM
中國最有潛力的十大機器人研究中心
發布時間:
2014-10-22 00:00
來源:
隨著人力成本的上漲,中國制造業越來越重視機器自動化的投入,使得機器人產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機遇。2013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年購買機器人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去年購買了36500臺機器人,工廠的業主們現在更傾向于購買更便于管理的機器人。
2013年,前十大外資機器人品牌在中國銷售數量總計2.6萬臺,出貨量在1000臺以上的有9家。以發那科、ABB、庫卡、安川四巨頭為代表的外資企業,去年占據了中國87%的工業機器人市場。目前國產機器人在國內機器人市場的份額只有13%,機器人國產化任重道遠。而打破核心部件的瓶頸,將是機器人“中國造”的突圍之路。
在政策的扶持下,全國已建或擬建的機器人相關產業園(基地)已超過30個,產業園規劃面積超過2.8萬畝。截至2014年5月,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總量353家,其中做系統集成的占86%,做伺服系統的 占5.67%,做控制器的占4.25%,做減速器的占3.68%。目前在核心部件上突破是關鍵,國內有不少的自動研究中心都有機器人研發的項目,技術研發將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以下盤點一下國內最有潛力的十家研究機構。
1、沈陽自動化研究所
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即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1月,1962年前的名稱為沈陽電子技術研究所,1962年至1972年的名稱為東北工業自動化研究所,1972年起正式定名為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現任所長于海斌。
全所設有2個重點實驗室:機器人學重點實驗室和先進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3個研究室:1、工業控制系統研究室,2、光電信息研究室,3、自動化裝備研究室;一個研究中心:水下機器人研究中心;一個負責科研信息、文獻、網絡等支持服務的信息中心。
沈陽自動化所自建所起長期從事工業自動化工作。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又在機器人、光電信息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應用方面不斷取得引人矚目的成績。獲得大量國家、科學院及地方獎勵,為國家高技術科技攻關、國家安全、大中型企業的技術進步與技術改造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成為值得信賴的一支攻堅力量。自1985 年起在中國機器人事業發展歷史上創造了十八個第一的輝煌業績,成為我國機器人事業的搖籃。是“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先進制造基地”,“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每年培養大批博士、碩士等高級青年人才,吸引大量優秀海內外專家學者。
2、上海交大機器人研究所
上海交大機器人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1979年建立的機器人研究室),是我國最早機器人從事機器人技術研發的專業機構之一。1992年建成國家863機器人柔性裝配系統網點實驗室。機器人研究所是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的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點,現有人員29人,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教授8名、副教授和高級工程師15名,博士研究生50余名,碩士研究生 60余名。
本所擁有1500平方米的實驗室,是國家“863”高技術機器人裝配系統網點開放實驗室的依托單位,建有安川機器人技術服務中心、國家精密微特電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飛利浦-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制造聯合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ABB研發中心機器人研究所聯合實驗室,有各類機器人近20臺、高速高精運動平臺1套、引線鍵合機1臺、芯片倒裝機2臺、密管腳芯片返修機1臺、高加速度氣浮平臺1套、大慣量氣浮平臺1套以及視覺系統和各類檢測設備等共計60余臺。
此研究所在機器人學、先進電子制造、生物機電一體化系統、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機電設備及自動化生產線的設計與開發等方面有顯著的特色與優勢,主持過多項國家級重大項目,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三年,研究所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07),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2009),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2006),獲省部級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發明三等獎1項。
1990年,交大機器人所將研制的上海一號機器人用于桑塔納轎車國產化中的轉向搖臂焊接,在桑塔納國產化進程中首次應用了機器人技術。該項工作得到了到學校視察的吳邦國同志的高度好評。1995年,交大機器人所作為總設計師單位,完成了國家863計劃的“精密一號”裝配機器人。
3、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成立于1986年,是國內最早開展機器人技術方面的研究單位之一。自1986年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點焊機器人以來,研究所得到了快速發展,設有國家“863”計劃智能機器人機構研究網點開放實驗室。
研究所現有人員57名,其中現有教授、研究員8人(院士1人,博導5人,特聘教授1名),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25人,中級職稱17人,博士比率35%,企業員工134人。
近五年來,承擔國家“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國防科工委及企業等項目70多項,獲省部級科技獎15項,在機器人技術的研究方向上有很大的優勢。研究所分別于1996年和2001年被評為“863”計劃十周年和十五周年先進集體,有7人次被評為先進個人。機器人研究所是哈工大機械電子工程學科的牽頭單位,1990年被批準建立我國第一個“機電控制及自動化”博士點,是哈工大“211工程”重點建設單位,是首批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設置學科,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1997年建立了博實自動化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為我國石化、化工、冶金等行業提供先進的包裝碼垛設備,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博實公司被列為國家“863”計劃“智能機器人主題機器人產業化基地”,目前年產值達億元。2000年與海爾集團合作成立了“海爾哈工大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在智能服務機器人、注塑機取出機械手和工業機器人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產品。2001年成立了博實精密測控有限責任公司,在精密測量及驅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產品在國內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4、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由我國老一輩杰出科學家錢偉長、錢鐘韓、沈尚賢等親手組建而成,也是我國最早成立的國立自動化研究機構。50多年來,經過幾代自動化所人的奮發努力,目前已經發展成為集基礎研究、應用開發于一體的新型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是中國信息與自動化領域骨干研究所,以智能信息處理、復雜系統與智能控制為主要研究方向,是集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到生產經營于一體的新型科研機構。
自動化所五十余年的歷史中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建國發展初期,自動化所開拓了我國的控制科學,為“兩彈一星”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改革開放年代,自動化所開創了我國模式識別智能信息處理的新領域,并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創立了享譽中關村的中自集團。1999年9月,自動化所首批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全所圍繞科技創新、科技成果產業化、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文化建設等,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創新試點,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研究所的創新跨越、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截至2013年底,全所共有在職職工557人。其中科技人員511人,科技支撐人員46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研究員、副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210人。共有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5人,IEEEFellow6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入選者2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7人。共有在讀研究生620人(其中博士356人,碩士264人),在站博士后45人。
另外,中科院自動化所—香港科技大學智能識別聯合實驗室合作雙方在模式識別、無線傳感器網絡、RFID等領域均擁有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研究團隊。自2004年起,為了推動雙方的研究合作和學術交流,推動長期互利的合作,雙方就在這些領域就開展了一系列的合作。
5、西安交大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
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是“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國家重點學科,并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是自動化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組成單位。研究所是專職科研機構,現有教師和研究生90余人,是西安交通大學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是“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國家重點學科,并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是自動化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組成單位。研究所是專職科研機構,現有教師和研究生90余人,是西安交通大學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學術帶頭人、所長鄭南寧院士的主持下,主要進行以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為基礎的智能信息處理結合學科發展前沿,重點進行視覺信號統計特性、初級視覺模型、計算機圖形學和機器視覺信息計算模型研究;智能系統的數理機制探索與模型化;計算視頻及面向圖像和視頻處理的超大規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基于圖像信息的智能控制與識別系統和各種圖像處理方法與技術。
研究所積極開展國內外研究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并與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荷蘭、新加坡等國家的高校、研究所和IT企業有穩定、廣泛的交流,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互派教師短期講學以及接收來自先進工業國家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200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研究計劃”首批資助。
6、北航機器人研究所
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創建于1987年,是一個集教學、科研、開發為一體的研究實體。主要從事機械學及機器人技術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本研究所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9名,其中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博士生導師7名,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占80%。在站博士后4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共計140余人。本研究所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全國重點學科的主要依托單位;具有“機械設計及理論”與“機械電子工程”兩個博士點,設立有“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并獲得“211工程”及“教育振興計劃”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支持。
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在機器人研究領域上非常廣泛,先后研究出了仿生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空間機器人等,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績。
7、北京理工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所
北京理工大學智能機器人研究所是一個集教學、科研、開發為一體的研究實體,具有“仿生技術”和“機械電子工程”兩個博士點,設立有“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并獲得兩項211工程二期學科重點項目建設、重點實驗室擴展提高建設、“995”條件保障建設、“985工程”一期重點學科建設、“985工程”二期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等支持,獲得國家“111計劃”建設創新引智基地支持。2010年底被評為“仿生機器人與系統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北航機器人研究所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全國重點學科的主要依托單位,具有“機械設計及理論”與“機械電子工程”兩個博士點,設立有“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并獲得“211工程”及“教育振興計劃”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支持。
目前已形成了仿人機器人、無人機動平臺、排爆機器人、爬壁機器人、拋射機器人、醫療機器人、航天機器人等重要研究方向,在機器人理論、設計與應用研究領域完成了大量研究工作,在仿人機器人、無人機動平臺、拋射機器人、爬壁機器人等領域形成了特色,主要取得具有影響的科研成果是仿人機器人、排爆機器人、拋射機器人、無傳感器直流有刷電機驅動器、微小型交流伺服驅動器等。
8、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
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創建于1954年,是原機械工業部直屬的綜合性科研機構,1999年轉制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現隸屬于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自動化所一直致力于制造業領域自動化、信息化、集成化技術的創新、研究、開發和應用。為客戶提供由開發、設計、制造、安裝到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是制造業企業集成化裝備和系統解決方案的最佳提供者。
五十年來,自動化所聚集了優秀的人才,開發了先進的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自動化、信息化、集成化領域自主創新,碩果累累。成功研制了我國第一臺液壓伺服噴漆機器人、中國第一座自動化立體倉庫、中國第一臺高能電子直線加速器、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MRPII軟件、中國首創的MIC系列可編程序控制器等,為中國裝備制造業自動化技術的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動化所已經完成了數千項國家攻關項目及企業定制的裝備工程和產品項目,廣泛應用于汽車、機械、水利、電力、軍工、冶金、航天、航空、環保、建材、煤炭、輕工、食品、交通、能源等22個行業。從承擔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地面模擬震動試驗到承接備受矚目的三峽工程;從承擔引黃工程項目到中國的第一條機器人噴漆生產線;從在加速器領域頂住國外封鎖的項目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玻纖行業的物流生產線;從為企業帶來巨大效益的RS-10軟件到為中國的軍工裝備做出貢獻的液壓系統等,自動化所為一大批國家重大工程和制造業企業的技術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9、南京機器人研究院
南京機器人研究院是一個比較年輕的研究員,2013年正式掛牌成立。根據《工作意見》,在3年左右的時間內,南京市機器人產業園形成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成為國內機器人產業的新興基地之一,年銷售規模達350億元;再用4年左右的時間(即到2020年),建成國家級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與產學研聯盟,將南京建設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先進基地”,年銷售規模達1000億元。
南京機器人研究院將由機器人行業頂層研發團隊牽頭,集聚數十位國內外機器人領域著名專家,設在麒麟科技創新園內。研究院在技術層面設立五個技術研究所,分別為工業機器人研究所、機器人系統集成研究所、光學在線測量與檢測研究所、服務機器人研究所、特種機器人研究所。
目前,南京市涉及工業機器人研制的單位有102家,主要分布在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電子電氣、機械設備制造業、物流倉儲等領域。同時,我市有13所高校涉及機器人研究,其中6所具備專業的機器人研制團隊,在機器人控制系統、伺服系統、視覺系統、力覺系統、本體研制、檢測試驗等具備基礎優勢。
據悉,南京機器人研究院將由機器人行業頂層研發團隊牽頭,集聚數十位國內外機器人領域著名專家,設在麒麟科技創新園內。研究院在技術層面設立五個技術研究所,分別為工業機器人研究所、機器人系統集成研究所、光學在線測量與檢測研究所、服務機器人研究所、特種機器人研究所。同時,我市還將打造“南京麒麟機器人產業園”,聯合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南京部分重點機器人研制企業,成立“南京機器人產業聯盟”,促進產學研資源整合。
10、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機器人技術研究中心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新型高智能工業、商業、家用機器人方向進行學科布局,開展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中心將以智能傳感、智能控制、機器人檢測技術研究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建設一個在機器人設計與檢測領域有著重要影響力的研究中心。中心現有研發人員25 名,其中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8人。
鑄造機械智能電網壓濾機輪轂電機健康秤割灌機高低壓配電柜電動工具橡膠金屬減震器柴油發電機組IGBTDR設備目前中心建有機器人設計與仿真平臺、運動控制系統試驗平臺、智能視覺公共研究平臺、移動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究平臺。中心通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慶市科技支撐項目、重慶“121”科技示范工程多個機器人相關科研項目,具備了機器人系統自主開發能力,研發了多款用于工業生產、質量檢測的機器人產品。
中心在自主研發的6關節串聯機器人成果基礎上,與重慶長安工業、中船重工、宗申摩托等企業合作開展機器人在自動焊接、涂裝、搬運等方面的應用研究。另外,應對國內人力資源日益緊張的現狀,中心開發了替代簡單重復性勞動的高速LED插件機器人、標準件檢測機、針劑內微粒燈檢機等,力爭代替昂貴的國外類似產品。
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將進一步利用積累的關鍵技術和產品為企業服務,建立合理有效的成果轉化機制,通過承接企業的大型機器人與自動化工程等形式把技術與專利等成果轉移到企業中,為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做出貢獻。
附件下載:

-
地址:濟南市解放路134號 電話:0531-86401781 / 86952422 傳真:0531-86465075
郵箱:foundry-shandong@163.com 郵編:250013
版權所有 © 山東省鑄造協會 魯ICP備2021002429號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