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MEMBER LOGIN
技術論壇
TECHNOLOGY FORUM
1—2月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升開局良好
發布時間:
2016-03-14 00:00
來源:
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8008億元,同比增長10.2%,比2015年全年投資增速提高了0.2個百分點,改變了去年以來投資增速不斷下降的態勢,為擴大合理有效投資、促進全年經濟穩定增長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好的開局。
一、1—2月投資形勢
1—2月,基礎設施投資保持高位運行,投資完成6531億元,同比增長15%。房地產開發投資止跌回升,投資完成9052億元,同比增長3%,比2015年全年上升2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保持增長但增幅繼續下降,投資完成11663億元,同比增長7.5%,比2015年全年下降0.6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保持增長但增幅下降,投資完成23420億元,同比增長6.9%,比2015年全年下降3.2個百分點。國有控股投資同比增長20.2%,增速同比上升6.5個百分點,比2015年全年上升9.3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大幅提升,同比增長41.1%,增速同比上升42.9個百分點,比2015年全年提高35.6個百分點。
二、投資運行情況分析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各地方和有關部門,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施行五大政策支柱、落實五大重點任務,多措并舉擴大合理有效投資,發揮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關鍵作用。
(一)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不斷加大
加快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政府基礎設施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連續多次投放專項建設基金,主要用于“看得準、有回報、不新增過剩產能”的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項目建設。PPP模式推廣取得積極進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投資積極性提高。基礎設施投資保持兩位數的較快增長速度,為促投資穩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房地產銷售回暖逐漸傳導至投資端
各地積極化解商品房庫存,通過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調整個人購房稅收和貸款政策等,擴大了住房有效需求,調動了居民購房積極性。2015年以來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增速連續回升,全年銷售面積達到12.8億平方米,接近2013年的歷史峰值。隨著銷售回暖的效應逐步顯現,房地產開發投資能力得到提升,投資積極性有所提高。
(三)制造業投資受制于產能過剩等多重壓力但仍保持增長
2月份,PPI同比下降4.9%,連續48個月負增長;PMI為49%,連續7個月處于榮枯線以下。受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震蕩、企業利潤下降,以及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制造業投資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制造業企業投資的意愿和能力不足。
(四)投資“組合拳”有效促進項目新開工
專項建設基金重點安排新開工項目,投放重點突出節奏快,推動了一大批新開工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重大工程建設,在原有7大工程包的基礎上,2015年下半年又推出城市軌道交通、現代物流、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新興產業等4大新工程包。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開展“雙創”活動,一大批新經濟、新動能項目開工建設。此外,2015年1—2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負增長,基數較低,也是造成今年1—2月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大幅增長的因素之一。
三、下一步工作
1—2月,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升,但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很大,合理有效投資增長的基礎并不穩固,我們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合理有效投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充分發揮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
(一)加快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
中央預算內投資力爭第一季度下達60%左右,上半年基本下達完畢。加強中央預算內投資管理,加快計劃執行進度,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加強對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執行情況的調度和監督檢查,繼續組織開展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執行情況稽察。
(二)繼續充分發揮專項建設基金支撐帶動作用
加快專項建設基金項目開工和建設實施進度,確保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積極推動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和社會資本跟進,發揮投貸結合的放大效應。推動出臺相關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基金管理。加強監督檢查,發揮好專項建設基金對穩定經濟增長、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作用。
(三)著眼加快補齊發展短板切實加大投資力度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引領帶動作用,引導金融資金和社會資本,加大有效投資力度,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工程,著力改變農業基礎薄弱、農業生產能力不高現狀,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速度,培育發展先進新興產業和業態,加快新型城鎮化,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四)深入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
推動出臺“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充分激發社會投資動力和活力,形成民間投資的良好環境。推動出臺《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加快建立企業投資項目并聯核準制度。推動有關部門落實《報建審批事項清理規范工作方案》,打通項目開工前“最后一公里”,促進有效投資擴大。
(五)推進投資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向縱深發展
進一步研究提出取消、下放投資審批權限的意見,提高地方承接能力,確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督促各地完善投資項目審批核準服務指南,明確投資審批辦理環節時限和要求。完善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充分發揮平臺作用,提高審批工作效率,強化對審批工作的監督。
(六)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
加強制度法規創新供給,引導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與政府合作,打通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的投資渠道。進一步加強PPP項目推介工作,吸引民間投資參與PPP項目建設。推動建立分工明確、協同高效的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建設基金,優先支持符合投向的PPP項目建設。繼續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下大力氣推廣和實施PPP模式。
附件下載:

-
地址:濟南市解放路134號 電話:0531-86401781 / 86952422 傳真:0531-86465075
郵箱:foundry-shandong@163.com 郵編:250013
版權所有 © 山東省鑄造協會 魯ICP備2021002429號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