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MEMBER LOGIN
技術論壇
TECHNOLOGY FORUM
鑄鐵熔煉預處理工藝 專為感應電爐而導出
發布時間:
2016-08-08 00:00
來源:
《金屬加工(熱加工)》
鑄鐵的預處理工藝,是為適應感應電爐熔煉的冶金特點而導出的。大約在上世紀70年代后期開始應用于歐洲,隨后,差不多與感應電爐熔煉鑄鐵的工藝同步發展。
感應電爐熔煉組織中含石墨的鑄鐵,采用預處理工藝,可以改善石墨結晶析出的生核條件,從而使鑄鐵的共晶轉變溫度提高,減輕過冷度,增加共晶團數量,還可以使鑄鐵力學性能參數值的波動范圍減小,改善鑄件的加工性能。
預處理工藝的良好作用,已經由很多研究工作和實際生產條件下的考核所確認。目前,一些工業國家中,預處理工藝的應用面很廣,可以說已經是感應電爐熔煉鑄鐵的常態工藝。1980年、82年,筆者曾經在美國造訪過好幾家用感應電爐熔煉鑄鐵的鑄造廠,就沒有見到一家不采用預處理工藝的。
2013年,我國灰鑄鐵件的產量為2055萬噸,占全世界灰鐵鑄件總產量的43%,但是,據我所知,采用預處理工藝的鑄造廠卻很少很少。
預處理工藝的效果是肯定的,但是,這項工藝從開始研發至今,畢竟只有四十多年,盡管一些工業國家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工作,迄今為止,對其作用機制的認識,最多也不過是知其梗概而已。工藝過程中,許多變數的影響都還有待深入的探索。
1、預處理工藝的興起
從上世紀60年代起,中頻感應電爐有了重大的改進,晶閘管靜態變頻電源、逆變變頻電源相繼問世,熱效率可達70%,加以靈活方便、有利于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優點,感應電爐的應用日益增多。
沖天爐熔煉鑄鐵,已經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我們對于鑄鐵質量的控制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一旦轉而改用感應電爐,鑄鐵熔煉的過程大不相同,簡單地沿用老經驗就難以確保鑄件的冶金質量,生產中就會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如:白口傾向大,石墨化程度不符合要求等。尤其令人頭痛的是,即使在爐料配比不變、原鐵液的成分符合要求、鐵液溫度相同的條件下,也很難保持鑄鐵的性能穩定、一致。
預處理是針對上述問題研發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上世紀70年代,歐洲鑄造行業率先先采用這項工藝。誰是這項工藝的創始人?我沒有辦法確切地查證,但是,廣為人知的是,英國S. Russell公司鑄造部對于開發這項技術是有貢獻的。
Russell公司1952年開始生產鑄鐵件。60年代末,考慮到需求量增長的態勢很強,而且環保的要求將日益嚴格,在原有沖天爐的基礎上,裝設了2臺1.5噸感應電爐,1972年又增加了2臺8噸感應電爐。
改用感應電爐熔煉后,為了解決鑄鐵冶金質量不穩定的問題,公司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逐步認識到:問題在于鑄鐵中微細的SiO2顆粒少了,共晶轉變時石墨化的生核條件不充分。據此,決定進行預處理的試驗研究工作,預先在爐內加入預處理劑,使鐵液中存在的SiO2顆粒增加。
經過試驗室工作和生產考核,都表明預處理的效果很好,鑄鐵性能的穩定性明顯改善。
1978年美國鑄造師學會的年會上,Russell公司的B. C. Godsell ,介紹了研發預處理工藝的經驗,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此后,對預處理工藝的試驗、研究一直沒有間斷。用感應電爐熔煉灰鑄鐵和球墨鑄鐵的企業,熔煉過程中采用預處理的日見增多,甚至還進一步推廣到沖天爐熔煉。
2、在熔煉灰鑄鐵方面的應用
用感應電爐熔煉灰鑄鐵時,在保持原鐵液中硫含量不低于0.06%,且有一定的氧含量的條件下,采用預處理工藝,可使鑄鐵共晶轉變時的過冷度減小,避免組織中出現B型、D型和E型石墨,組織中共晶團數量增多,從而,鑄鐵的力學性能得以提高,而且比較穩定。
如果預處理工藝得當,還可以明顯減緩孕育作用的衰退。
生產薄壁鑄件時,不僅可避免組織中出現碳化物,而且可使過冷石墨(B型和D型)減至最少。經預處理工藝的鐵液,可用于砂型鑄造,也可用于金屬型鑄造和離心鑄造。
3、預處理劑及加入方法
1)碳化硅 從預處理工藝開始研發之日起,幾十年來廣泛用于灰鑄鐵的預處理劑是碳化硅,主要是碳化硅含量75%左右的冶金碳化硅。今后,隨著對預處理作用機制的認識逐漸深化,當然會不斷有效果更好的新品種問世。
碳化硅是將硅砂和焦炭(或石油焦)置于電極加熱的電阻爐內,在1450~1900℃的高溫下,由碳將SiO2還原而制得的。在制造、破碎、燒結過程中,SiC表面都會形成很薄的SiO2保護膜。一般的碳化硅,都含有5%左右的游離SiO2,這也就是SiC抗氧化能力特別強,能用作耐火材料和電熱組件的原因。
碳化硅溶于鐵液后,游離SiO2以非常微細的顆粒分散于鐵液中,對于異質晶核的生成非常有益。國外有研究者認為,碳化硅的預處理作用主要在于含有這種游離SiO2。
碳化硅的熔點很高,在2700℃以上,2600℃以下相當穩定。在熔煉鑄鐵的溫度下,燒損量很少,而且不可能‘熔化’,只能逐步‘溶解’、擴散,因而其作用的時效相當長。
碳化硅加入后需要一定的時間使之溶于鐵水,而且需要攪拌,以加速其溶解。用感應電爐熔煉時,可在出鐵前將預處理劑加入爐中。考慮到碳化硅的密度低,約為3.2%~3.3%,熔清后加入,易浮在液面,還是隨固體爐料一并加入為好。
作為預處理劑,碳化硅的加入量一般為金屬爐料的0.5%~1%。由于預處理的效果受鐵液的成分、爐況條件以及作業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鑄造廠最好是通過試驗,求得適合企業具體條件的最佳用量。
(2)預處理劑的發展 十多年前,瑞典Elkem公司基于T. Skaland等人對鑄鐵中石墨生核進行的研究工作,考慮到Al、Ca、Zr等元素的硫化物、氧化物,都是異質晶核中的主要組成物,研制了一種新型預處理劑“Preseed”,其化學成分如下:
Si 62%~69 %,Ca 0.6%~1.9 %,Zr 3.0~5.0 ,Al 3.0%~5.0%。
據稱這種預處理劑的效果很好,用量比碳化硅少得多,只是金屬爐料的0.1%左右。
此外,也有用晶態石墨作預處理劑的報道。
附件下載:

-
地址:濟南市解放路134號 電話:0531-86401781 / 86952422 傳真:0531-86465075
郵箱:foundry-shandong@163.com 郵編:250013
版權所有 © 山東省鑄造協會 魯ICP備2021002429號

官方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