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錄
MEMBER LOGIN
技術論壇
TECHNOLOGY FORUM
山東省裝備制造業“十二五”規劃(節選)
發布時間:
2013-07-02 00:00
來源:
為促進裝備制造業平穩較快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搶占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推進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建設裝備制造業強省,特編制本規劃。
一、“十一五”發展回顧
1.產業規模和投資迅速增長。2010 年,全省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23.1%,比全省工業增加值增速快8.1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25506.1億元,同比增長29.3%;利稅2522.5億元,同比增長40.1%;利潤1693億元,同比增長43.5%;與“十五”末相比,年均增長都在25%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利潤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達到28.6%、26%和28%。2006-2010年,全省裝備制造業累計完成技術改造投資8040億元。其中,2010年,全省裝備制造業完成技術改造投資2934.2億元,占全省工業技改投資的比重達到38.2%,同比增長35.8%,比全省工業技改投資增速快16.7個百分點。
2.結構不斷優化,支柱產業更加突出。2010年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中,通用設備制造業完成6397.1億元,同比增長33.1%,占25.1%;交通運輸設備完成5322.4億元,增長37.8%,占20.9%;電氣機械及器材完成4702.8億元,增長25%,占18.4%;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制造業完成3256.1億元,增長17.3%,占12.8%;專用設備制造業完成3345.3億元,增長28.9%,占13.1%。以上五大產業占全省裝備制造業的比重超過90%,成為我省裝備制造業的支柱產業。
4.培育了一批骨干企業和名牌產品,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2009年全省百強制造業企業中,有20戶裝備制造業企業,其中11個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重汽集團、濰柴控股、時風集團、浪潮集團、福田雷沃、濟南二機床等一批企業在國內具有較強影響力。我省重型汽車、輕型卡車、農業運輸機械、拖拉機、大型鍛壓設備、造紙機械等產品產量居全國首位,其中農業運輸機械占全國產量的79.3%;工程機械、石油機械、收獲機械、改裝汽車、金切機床、木工機床、內燃機、變壓器、大型精密模具、軸承、液壓元件等產品產量居全國前列。2010年全省整車生產企業域內累計生產汽車176.5萬輛,增長33.1%;民用鋼質船舶464.6萬載重噸,增長92.6%;金屬切削13萬臺,增長4.8%,成形機床3萬臺,增長20.7%,金切機床產值數控化率已提高到50%以上,普通、傳統數控機床減少,大型重型和高檔數控機床比重上升;數字程控交換機187.9萬線,增長14.6%;挖掘機54611臺,增長58%;裝載機69134臺,增長62.1%;金屬冶煉設備36955.6噸,增長29.1%;金屬軋制設備3957.7噸,增長41.7%。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
(三)發展目標
1.產業實現平穩較快增長。2015年,全省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實現增加值達到1.38萬億元,年均增長16%,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35%;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5萬億元,年均增長15%;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利潤、利稅年均分別增長18%。
四、發展重點
(一)做大做強十個重點產業。
1.汽車:發展做強6大類產品。載貨車:進一步提升重型載貨車和輕型載貨汽車技術水平,加快發展中高檔重型、中型和輕型載貨車。到2015年,載貨汽車生產能力提高到180萬輛,繼續保持我省載貨汽車在全國的優勢地位。轎車:開發“中高檔”和經濟型轎車產品,提升轎車基地發展水平,加快研發和推出新品,提高產品性價比,提升產品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到2015年“中高檔”轎車產品占全省轎車的40%。客車:重點發展低底板公交客車、BRT城市快速公交車、新能源客車、適應高速公路需要的大中型豪華客車和具有自主品牌的高檔旅游客車,逐步提升我省客車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依托省內院校和科研院所,搭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加快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立以大型混合動力和純電動客車、低速電動汽車的產品研發體系,盡快形成高水平產業鏈,推進新能源汽車系列化、標準化和產業化。專用車:重點發展自卸汽車、罐式汽車、廂式汽車、粉料運輸車、半掛車等產品,并逐步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可靠性及環保型產品轉變,建立寬系列多品種多用途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汽車零部件:發展汽車動力傳動系統、汽車底盤系統、車身系統、安全系統、汽車電子等零部件和關鍵部件。
2.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
船舶:發展常規船舶、特種船舶、船用設備、材料及零部件等優勢產品:大力發展10萬載重噸以下的集裝箱船、油船、散貨船、客滾船、遠洋漁船、內河船舶及游艇、帆船、救生艇、觀光艇、橡皮艇等。加快研發一批高新技術產品。重點研發超大型油船、大型散貨船、萬箱級集裝箱船等大型船舶;捕撈冷藏加工船、延繩金槍魚釣船、大型拖網漁船等遠洋作業船;小水線面雙體船、穿浪船、科學考察船、破冰船等特種船舶;大型快艇、高速客渡船及150英尺以上環保復合材料豪華游艇、超大型鋼質豪華游艇、鋁合金豪華帆艇、豪華郵輪等新產品。到2015年,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年均遞增10%以上。
海洋工程裝備:發展做強9大類裝備。著力提升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水平,大力發展重大成套設備、高技術裝備以及高技術產業發展所需關鍵裝備,重點發展做強海洋油氣裝備、填海圍島及航道疏浚工程裝備、跨海橋梁及海底隧道工程裝備、臨港機械、海洋環保裝備、海水利用工程裝備、海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工程裝備、海洋空間利用大型裝備和海洋儀器設備等海洋工程裝備,主要裝備本地化配套率達到40%。
3.機床:發展做強7大類產品。重點研制一批重大、精密、成套裝備;掌握一批制約主機、數控系統等產品性能的核心技術,提升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及關鍵功能部件的技術水平和可靠性水平;形成主機、控制系統、關鍵零部件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重點發展數控車床,包括全功能數控臥式車床、大型數控立式車床等;車削復合加工中心,包括車銑、鉆銑、銑磨等復合加工中心等;臥式、立式加工中心,包括數控化、精密化、高速化、工序復合化的專用機床;柔性制造生產線,包括大型、重型壓力機生產線、數控專機生產線等;重型數控機床,包括鏜銑加工中心等;數控機床功能部件,包括數控轉臺、智能伺服刀架、滾珠絲杠、高速精密電主軸、磨具磨料等;車用高負荷活塞鑄造自動化成套裝備等。運用先進制造技術、數控及自動化技術等高新技術加快推進機床再制造產業的發展。
4.農業機械:發展做強8大類產品。重點發展大中型拖拉機及耕作機械、設施農業機械、大型聯合收獲機械、糧油及農副產品深精加工機械、保鮮貯藏設備、植保機械、田園收割機、園林機械等市場需要的裝備,擴大出口,提高國內外市場占有率,鞏固全國領先的整體優勢。支持常林集團等企業,繼續保持小型拖拉機(含手扶)產能優勢;支持山東華盛中天公司等企業,發展棉花、糧食、油料等作物植保機械;支持高唐時風、日照五征等企業,大力發展農業運輸機械;支持煙臺冰輪集團等企業,發展農副產品保鮮儲藏設備,食品連續速凍裝置、食品真空凍干設備,果蔬預冷成套裝置等。
5.工程建筑機械:發展做強10大類產品。重點發展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起重機、壓路機、推耙機、平地機和建筑塔機、水泥攪拌車、高樓泥漿泵等產品。引導企業向節能、高效、可靠和環保型發展,廣泛應用機、電、液一體化等高新技術,向大型化和小型化發展,提高配套動力技術先進性。支持山推股份公司等企業,加快發展推土機系列產品,保持世界先進、國內領先水平;支持青島科泰重工、青島科瑞特機電集團等企業,加快路面機械系列產品研發;支持山東起重機、青島起重機、濟南豐匯、福田雷沃重工等企業,加快大型起重機建設;支持方圓集團、鴻達集團、濟南建工、中通汽車工業集團和華夏集團等企業,加快發展建筑塔機、水泥攪拌車、高樓水泥泵等產品。
6.電工電器:發展做強3大類產品。重點發展以鍋爐、汽輪機、發電設備為主的電站成套設備,以變壓器、高壓開關、電纜為主的輸變電設備,各類電機產品。重點做強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支持齊魯電機、濟南發電設備廠、青島捷能集團等企業,積極推進大功率發電機組的研發,發展大容量汽輪機和工業拖動式氣輪機。支持濟南鍋爐集團等企業,重點發展高溫高壓及超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處理造紙廢液的堿回收鍋爐、完全燃燒生物質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支持山東達馳、濟南變壓器、魯能泰山電力、萬達集團、陽谷電纜、泰開電氣集團等企業,積極采用微電子技術,向電器設備無油、防火、集成、智能化方向發展,重點發展高壓、超高壓成套設備和智能電器。
7.內燃機:發展做強4大類產品。加快發展能為各類汽車、工程機械、船舶、農機配套的柴油機、汽油機、燃氣機系列及配套產品。重點做強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支持濰柴動力集團公司,加快發展重型汽車、工程機械用高速柴油機和船用、發電機組用中速機。支持煙臺東岳通用動力總成公司,擴大1.4-1.6升轎車用汽油機產能。支持威亞汽車發動機,加快推進汽車研發中心建設,開發生產各類汽油發動機。支持濟柴股份公司,加快16V高效高增壓天然氣發動機的研發,培育氣體發動機主導品牌,繼續保持大功率陸用柴油機在國內的領先優勢。支持勝利動力機械公司,發揮國內最大燃氣發動機及發電機組制造企業優勢,加強研發,擴大產能,繼續保持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支持淄博柴油機,重點開發大功率船用柴油機、燃氣及柴油發電機組、背壓式工業汽輪機。支持萊動內燃機,加快國Ⅲ/國Ⅳ高速柴油機技術創新項目建設,盡快形成為輕型汽車、大中馬力拖拉機、工程機、收割機的規模配套能力。
8.紡織機械:發展做強4大類產品。發展專用織造成套設備、非織造成套設備、產業用紡織品后整理設備、高速高精耐磨紡織機械配套件等產品。做強一批大型企業集團:以宏大集團、星火集團、東佳集團、天一集團等企業為龍頭,加快推進青島紡織機械專用設備基地建設,依托骨干企業整合資源,提升傳統紡織整機的技術裝備水平。加快機電一體化紡織裝備的技術升級,研發應用新型紡織技術和機械設備,提升紡織機械技術裝備水平。加快高效、連續、短流程等節能減排設備和在線能源、資源回收再利用設備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大紡織機械專用基礎件、配套件的研發和產業化力度。鼓勵和支持中小紡機企業積極為大企業配套,開發特色紡機零部件產品,完善紡機制造產業鏈,形成優勢互補和集聚效應。
9.輕工機械:發展做強3大類產品。重點發展造紙機械、塑料機械、食品與包裝機械,提高光電機一體化水平,推進生產過程自動化。重點做強一批大型企業集團: 支持淄博國信輕工,發展廢紙脫墨制漿工藝及成套設備;支持威海遠航科技,發展高效節能粉碎調漿一體化成套設備;支持三金玻璃機械集團,加快發展多滴行列式制瓶機組及自動檢驗、包裝生產線、大型液體包裝線、多品種灌裝機等專用設備;支持青島琴島電器,發展全自動多層螺旋發熱線生產線;支持濰坊現代科技,發展全自動高速回轉式貼標機;支持威海印刷機、青島瑞普電氣等企業,加快發展膠印機系列產品。
10.石油化工機械:重點發展大型系列輪胎成套裝備、石油鉆采系列裝備等產品。重點做強一批大型企業集團:支持青島高校軟控、雙星機械、山東豪邁、東營金泰等公司,發展輪胎成套制造設備;支持科瑞石油裝備公司、煙臺中集來福士公司,孚瑞特石油裝備公司、高原石油裝備公司、山東陵縣宇興設備公司等企業,發展石油開采勘探、鉆井、采油、集輸等系列產品以及海洋鉆井成套設備。
(二)加快發展十個裝備制造領域。
1.加快發展重點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
2.加快發展高檔數控機床與關鍵功能部件。
3.加快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發展。
4.加快關鍵基礎零部件振興發展。
5.加快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
6.加快發展高效清潔新能源發電設備。
7.加快大型、重型成套設備發展。
8.加快儀器儀表及物聯網設備發展。
9.加快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振興發展。
10.加快節能環保及民生安全設備發展。
(三)建設七類30個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或基地。
1.做大做強10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以重汽、吉利汽車、青年汽車為龍頭的濟南產業集群,以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為龍頭的青島產業集群,以上海通用東岳、北方奔馳、煙臺舒馳為龍頭的煙臺產業集群,以北汽福田、山東凱馬為龍頭的濰坊整車生產及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以山東時風、中通客車為龍頭的聊城產業集群,以唐駿歐鈴為龍頭的淄博產業集群,以榮成華泰、東安黑豹、威海廣泰空港為龍頭的威海產業集群,以山東五征為龍頭的日照產業集群。以濰坊義和車橋、常山汽車配件、晨正汽車附件、開元電機等企業為基礎,建設諸城市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以山東隆基集團、龍口興民車輪等企業為基礎,建設龍口市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
2.建設7個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積極培育以青島、煙臺、威海為中心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進一步提升造修船綜合功能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建設青島海西灣大型綜合性產業基地,高起點推進基地造船區、修船區、海洋油氣裝備區、重型裝備區、造機區、曲軸及軸系區、配套區及軍品區建設;建設煙臺丁字灣豪華游艇研發生產基地;建設煙臺芝罘灣大型化、深水化高端海洋油氣裝備研發設計制造基地;建設威海石島灣豪華客滾船、豪華郵輪研發制造基地。發揮濱州、日照、濰坊等地基礎條件和自然優勢,積極培育新興造船功能,建設船舶及配套零部件產品基地。建設濟寧京杭大運河內河船舶制造基地。
3.做大做強5個數控機床及功能部件產業集群。支持以濟南二機床集團、濟南捷邁數控公司、法因數控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做強濟南數控機床及數控鍛壓設備產業集群;支持以魯南機床集團等企業為龍頭,以榮獲“中國中小機床之都”為契機,做強棗莊滕州中小數控機床及加工中心產業集群;支持以威海華東數控、威海齊全木工等企業為龍頭,加快數控、數顯木工機床的研發制造,做強威海數控加工和數控木工機床產業集群;支持以煙臺環球機床附件廠等企業為龍頭,做強煙臺數控機床功能部件產業集群。支持以德州普利森集團為龍頭,發展深空鉆鏜床、大中型數控車床產業集群。
4.做大做強3個農業機械產業基地。支持以五征集團、福田雷沃重工等企業為龍頭,形成日照、濰坊等市農用車、大中型拖拉機、大中型耕作機械、稻麥、玉米聯合收獲機械生產基地。以山東時風集團為龍頭,吸引一批零部件生產企業,以三輪農用運輸車等優勢產品為基礎,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加強對配套農機具和智能化農機裝備的研發,將高唐建設成為國內最大的農業運輸機械生產基地。
5.做大做強3個工程建筑機械集群。支持以山推股份、小松山推、力士德、山東臨工等企業為龍頭,加快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壓路機等工程機械整機和配件產品的發展;支持以斗山公司、方圓集團、鴻達建工等企業為龍頭,加快發展挖掘機、叉車、混凝土攪拌機等工程建筑機械,進一步拓展產業鏈,提高市場占有率、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濟寧、臨沂、煙臺工程建筑機械集群。
6.培育建設濟南電工電氣高新產業基地。以魯能集團、國家電力科學院等骨干單位為基礎,聯合國際著名的大企業,以智能電表、特高壓組合電器、非晶合金變壓器以及適合智能電網需求的電器產品為主導,在產品研發、制造環節與國際領先企業聯手,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提高科技含量,適應低碳經濟、清潔能源發展需求,推動我省智能電網建設加快發展。
7.做大做強濰坊動力產業基地。以濰柴動力為龍頭,加快發展重型汽車、工程機械用高速柴油機和船用、發電機組用中速機以及國IV、國V標準的發動機等產品,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和產業集群。開發一系列以電子控制和電力驅動為主的核心技術,建立起以混合動力技術為特征的新一代商用車及工程機械動力總成的產品技術平臺,力爭使產品達到燃油經濟性提高30%以上、廢氣排放減少30%以上、制造成本增加低于30%的綜合指標。打造產品功率齊全、配套范圍廣泛、品種多元化、技術與國際全面接軌的世界級綠色動力研發制造基地。
附件下載:

-
地址:濟南市解放路134號 電話:0531-86401781 / 86952422 傳真:0531-86465075
郵箱:foundry-shandong@163.com 郵編:250013
版權所有 © 山東省鑄造協會 魯ICP備2021002429號

官方公眾號